“谁会愿意凭白多出一个竞争对手啊?”
“放宽心吧.更何况,我们手里又不是只有这一张牌。”
“再拖一段时间,就会有转机了。”
“不管怎么样,先谈一谈吧”
说到这里,张曙光目光深沉地看向了桌上的电话。
自从上次跟星火聊过之后,他就一直在等着这部电话响起。
他知道,只要铃声一响,那也就意味着,反攻的号角要吹响了。
可惜的是,直到现在,那边也没有动静。
他从来没有主动去催过,因为他知道,时间实在是太紧了。
要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实现技术突破,其实是很强人所难的。
有可能到最后,还是要靠自己把压力扛下来。
但在心里,他总是抱着几分期待。
也许,来得及呢?
两个小时之后,与川崎重工的谈判准时召开。
“.张先生,这一次,我们是带着足够的诚意来的,希望我们的谈判能够顺利。”
作为代表的和田英松脸上带着谦和的笑意,一边与张曙光握手,一边开口说道。
张曙光微微点头,不动声色地回答道:
“有没有诚意,还要看接下来怎么谈。”
“如果你们仍然无法接受我们的条件,那我觉得,你们的诚意还是不够。”
这话一说出口,和田英松的笑容变得有些尴尬,他讪讪地说道:
“张先生快人快语,不过伱我都知道,商业谈判没有那么简单,我们需要耐心”
“你们要真有耐心的话,就不会在不能满足我们的条件的情况下要求继续谈判了。”
张曙光一点也不给面子。
实际上,这纯粹是谈判策略的一部分。
他必须始终占据高位,才能在“技术”这个硬伤无法解决的情况下,掌握谈判的节奏。
看到他的表现,和田英松意识到自己的润滑是没有意义的,于是便老老实实坐了下来,准备开始正式谈判。
没多久,所有代表到位,川崎重工方面开始阐述己方的优势和诉求。
“诸位朋友,首先,我们想先说明一点,那就是:在高速铁路建设方面,我们是有经验的。”
“在1964年,我们就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高铁-——东海道新干线,虽然此后一直没有实现出口,但原因主要是没有合适的市场。”
“客观来说,我们所掌握的技术经过几十年的迭代,在高速制动、高速转向、以及最核心的牵引传动系统方面,都要强于其他两个友商。”
“阿尔斯通在牵引电机方面不如我们,西门子则在制动转向方面不如我们。”
“另外,我们在列车控制网络建设方面也有长足的经验,据我们所知,这项技术也是贵方所紧缺的.”
一段冗长而无趣的介绍之后,川崎重工最后总结道:
“总而言之,我们认为,我方的技术是最适合贵方的技术,相对于其他两家友商来说,我们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。”
“所以,我们认为,在部分条件上,贵方可以对我方适当放宽”
“不可能放宽。”
张曙光立刻打断。
已经设定的原则决不能被打破,否则,将要迎来的就是无止境的让步。
听到他的话,和田英松不由得顿了一顿。
随后,他开口说道:
“恕我直言,张先生,如果你始终坚持这样的态度,那么我们的谈判恐怕很难进行下去。”
张曙光冷哼一声,开口问道:
“你只说了你们的优势,请问贵方,你们有考虑过你们天然的劣势吗?”
和田英松微微皱起眉头,回答道:
“我不知道我方在哪里有劣势,应该说,我们的技术是极为全面的。”
“我说的不是技术,而是文化!”
没有等他回答,张曙光便继续说道:
“2001年发生了什么事情,我们大家都心知肚明。”
“你们的领导做了什么事情,你们也心知肚明。”
“难道你还没有发现,我们曾经的友好关系已经不复存在了吗?”
“在你们的领导踏入那间肮脏的厕所之后,我们的关系就已经跌入了谷底。”
“也许你们应该看看民众的言论,你知道现在关于新干线的讨论是怎么样的吗?”
“我甚至看到有人说,如果我们建设高铁时引入新干线技术,就发起抵制运动。”
“我想问问你,这难道不应该纳入我们考虑的范围吗?如果项目进行到中途,我们双方的关系进一步恶化,项目被迫中止,到时候该如何收场?”
“项目中断造成的巨大损失,是不是由你们承担?”
一连串的问题问得和田英松目瞪口呆,他怎么也没有想到,张曙光会提出这样一个观点。
但毫无疑问,这个观点是极有说服力的。
因为,哪怕是他们自己,也考虑过这方面的风险。
但是,经过讨论之后,他们最终仍然确定将这个风险排除在外,因为他们认为,对方根本没有其他选择。
想到这里,他回过神来,开口说道:
“张先生,不得不说,你的考虑是很全面的。”
“但我们都知道,要做伟大的事情,就必须做出关键的决定。”
“贵方最紧缺的是高铁,是高铁的技术,相比之下,这些小事,就不必考虑太多了吧?”
“我们并不觉得这是小事-——你们也不可能认为这是小事。”
张曙光冷笑一声,继续说道:
“你们深知这件事情影响重大,但仍然去做了。”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