等杨慎那边快马加鞭的上路时,周照已经在考虑联系鱼苗了。
远山村靠近大山,周围都围绕着活水。
因着水质清冽,味道甘甜,周照在挖鱼塘的时候,特意寻了一处山泉挖了一条小水渠引水过来,又设了出水口把水排出去。
这样日日都是新的活水在鱼塘里流动,这样的上乘的水质用来养肥美的鳜鱼最适合不过了。
再说市场上鳜鱼的价格也是相当可观呀。
确定好了目标,去哪里买又成了问题。
朱清艾和周照都是平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小姑娘,最远的地方也只是到过镇上的集市。
成二叔一家也到村里各处打听,都未曾听过哪处有鳜鱼在卖。
一时间陷入了僵局。
“这可怎么办呀?鳜鱼价格昂贵,估计寻常人家都未曾听说,我们上哪找呀?”饶是平时看得开的朱清艾都开始担心起来。
“慢慢来吧,物以稀为贵,正是没多少人知道才证明了我们值得去养,这样才有钱赚呀”周照虽然心里没底倒也充满信心。
两姐妹就这样忧愁了两天,这时候走街串巷的货郎来了,周成看着两人都快愁坏了,见此急忙让她们出来看看自己喜欢的小物件,自己买了送她们。
“货郎?”周照喃喃自语,突然灵光一闪,马上跑出去叫住了挑着两担花花绿绿小玩意的货郎。
“大叔,跟你打听个事,你走街串巷多久了”
货郎是个三十多岁的汉子,平日里走街串巷的叫卖,基本都是跟姑娘妇人打交道。
周照一问,货郎爽朗一笑,“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就开始挑担卖货了”
周照一听觉得有戏,忙问“大叔可知这地界哪有鳜鱼的鱼苗卖”
货郎闻言低头思索了一番“鳜鱼这东西娇贵,寻常人家养不好,我们这边只有那寻常的鲤鱼,不过还真有一家在养”
跟着跑出来周成忙问“在哪,在哪?”
货郎道“在隔壁通县,我也只是偶然去那边进货,看到有人给酒楼送养的鳜鱼,觉得新鲜多问了一嘴,这才记下了”
周照喜不自胜,连连谢过货郎大叔。
问清楚了那家酒楼,还跟他买了些针头线脑,再次谢过后愉快的回了家。
有了鳜鱼的消息,周照和朱清艾商量,没什么事就可以准备出发了。
临行前,朱清艾还特意上门拜托秀花婶子照看一下朱奶奶。
周二叔不放心两个姑娘家独自去那么远的地方,生意也不做了,租了一辆牛车加上周成,朱清艾,四个人在一个雾蒙蒙的清晨上了路。
几人一路都还顺利,一路靠着打听路线,也安安稳稳的出了洪安镇朝着通县方向去了。
只是到了一处叫天意崖的地方,道路明显变窄了不说,路况也十分险峻。
一侧是怪石嶙峋的崖壁,一侧是奔涌的江水。
听周二叔同路上大伯打听来的消息,这条路还是他爷爷那辈开凿的,历经几代人的心血才换来了这样一条天险之路。
天气晴朗还好,牛车行的慢些就过去了,一到下雨天,路面湿滑,崖壁还会有落石不断掉落。
这时候是万万不能行人的,万一不小心被落石击中,后果可就不堪设想了。
所以过这条路就有了看天过路的意思,天意崖由此而来。
周照听着周二叔的转述鸡皮疙瘩都起来了。
这跟高空坠物有的一拼,要是哪天走着走着突然从天而降一块石头砸中自己还不得疼死啊。
好在这几日春意盎然,一路走来都平安无事。
出了天意崖,四人走走停停到了,花了四天时间终于到了通县。
此时周照也顾不得看古代县城的稀奇了,忙着打听货郎说的酒楼。
不曾想,时间太久了,那间酒楼早已经营不善倒闭了。
几个人不禁失望透顶,就怕着大老远跑一趟是白跑了。
“没了酒楼,还是市场,只要有鳜鱼咱们总归会问到的”周照这话不仅给大家打气,也在心里默默给自己打气。
于是大家分头跑了县城里面仅有的两个菜市场。
多番打听才知道通县最繁华的北市还真有家卖鳜鱼的摊主。
因着北市大多是达官贵人家里的采买去的地方,这些摊位基本都是做的批发生意。
市场都是早早的开,还未到中午时分便关闭了。
守了两个早上消息终于打听齐了。
这卖鳜鱼的摊主姓顾,家里排行老三,大家都叫他顾老三。
因鳜鱼价高,一般都供给酒楼,这摆摊卖的生意半个月才来一次。
半个月肯定是等不得的,周照又使了些银子,终于打听到了顾老三的住所,赶忙驾着车找过去。
顾老三五十多岁了,看着依旧硬朗,听说周照他们要来买鱼苗,刚开始怎么不也同意卖。
后来还是朱清艾哭着说了周照两人父母皆亡的悲惨遭遇,又想着两家相隔甚远,互相也影响不到彼此生意,这才松了口同意分些今年培育好的鱼苗给她们。
这鱼苗也不便宜呀,一尾两寸长就要十文钱,不过养大后的鳜鱼可以卖到四五十文一斤的价格,养了一年的鳜鱼可以长到三四斤,利润也算是丰厚了。
顾老三念着两个小姑娘费劲千辛来买鱼的毅力,同她们说了好多养鳜鱼的窍门。
周照如数家珍,连忙接来纸笔一一记下来。
付了银钱,将数好的鱼苗装进特制的高木桶里,周照一行人就准备上路回家了。
顾老三再三叮嘱虽说高木桶上方有透气孔,但是走一段路一定要打开桶盖透透气顺便检查水有没有溢完。
周照和朱清艾两人一起恭敬地向顾老三行了一个大礼表示感谢,顾老三笑着摆着手回屋了。
两个姑娘相视一笑,眼里全是对生活的新方向的期待。
喜欢周照的种田生活请大家收藏:(www.59wxw.com)周照的种田生活59文学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